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后疫情时代,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八个预测

发布日期:2020-02-26 浏览量:

     2020年的开局出人意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让很多行业及其从业者们面临巨大的困顿,不少行业甚至是生死大考,比如娱乐、餐饮、旅游、酒店民宿等行业几乎是哀号遍野,直接“封零”。
     那么,对于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勘察设计这个“年年都说不好过,年年过得都不错”的行业来讲,这次是不是也感觉有些措手不及?
     从总体形势来看,疫情期间及疫后一段周期,宏观经济承压是必然的。作为中国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产业,其影响自然不小。而与之密切关联的设计服务业,也必然受损。并因相关行业延迟复工、项目锐减、资金回笼困难、员工流动性受限等因素叠加影响,在短期甚至上半年都会负面影响较大。据有关调研数据,有四成设计企业表示行业明显受到影响,约有1/4的设计企业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只有不到10%的企业认为影响不大。
    大疫当前,沉痛于悲悯,更要沉静去思考。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的背后都埋着一条“趋势线”。结合一些同行的交流意见,斗胆对后疫情时代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抛出八个预测,虽多为“拍脑袋”,也请同行轻点拍砖。
预测 1
一季度业绩下降超五成,二季度反弹,下半年会出现小高峰
    总体来看,因相关行业对此次疫情突发影响预备不足,包括住建、房开、政府爸爸,今年上半年大都会忙于疫情防控和疫后修复工作,设计业务会减量不少,因此在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建筑设计行业的都有会很大的负面冲击。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快的话可能5月前后会快速反弹,设计需求去库存。总体预计一季度业绩(主要是上年存量项目为主)同比会下降超五成,二季度需求会大面反弹,量价齐升并在三季度出现一波小高峰。大病初愈总是胃口大增,年底要冲GDP,回补缺口也是大趋势,行业整体逐渐回归正态。所以中长期判断,总体还是比较乐观的。我原本认为2020年增长率会下降,而总体规模依然增长是大概率的。但考虑地产行业等上游产业受疫情影响会持续周期较长,尤其是心理影响的滞后性,以及各级政府班子疫后调整的预期,下半年总体回补到位的可能性不大。

预测 2—
城市公共卫生与生命线工程项目短期会爆发性增长 

    从整个设计需求的点线面体结构上来看,短期内,城市公共卫生与生命线工程项目会有个爆发期。在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和韧性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会成为一个长期需求。这些点线机会,有所专长的机构要充分抓住这波行情,在回补前期受损的同时创造新的增长点。

预测 3—
产业互联网迎来新发展,品效合一的平台化企业有机会成长为行业小巨头

    2003年的非典,可以说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大发展,也成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并引领和带动了整个消费互联网产业的成长、成熟。
    2020年开年的这只“黑天鹅”,让整个华夏大地突然按下了“暂停键”,上演了 “封城”、“封社区”等电影里才有的“世纪冰冻”。如今已经半个多月过去了,回头细想一下,我们似乎并没有觉得生活多困难。个中原因除了是因为赶上春节这个长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日常的社交、线上消费、线上培训,还是远程办公,都让我们“宅着是做贡献”。
    不出意外的结果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应用得到了一次涉及人群更广的垂直下沉和纵向渗透。这次疫情虽然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向广大乡镇区域的下沉,但在消费领域流量红利基本瓜分殆尽的今天,消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余存的发展空间已经很有限。
    倒是被称为2019年是发展元年的产业互联网,在这次疫之后,极大概率迎来爆发。而建筑业这艘巨轮,如进一步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会加剧大平台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相关联企业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的支持。
    建筑业+互联网难度大,但想象空间也大。以建筑业年营收已经超24万亿的体量,即便是互联网纵深改造其链条中的勘察设计行业也是有空间的。或许在某个细分领域切入,少则几十亿,多则百亿级的市场体量,相比其他一些行业也是足够巨大的。因此,我深信未来一定会在建筑产业互联网里面冒出一些小巨头。

预测 4—
科技赋能建筑设计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场景会加快落地

    科技的创新总被描述为对某个传统行为的“颠覆”,但“赋能”已成为产业新时代的新动词。建筑设计行业新技术场景会让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技术加持会使得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效果获得更多认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24小时出设计方案、60小时出施工图创纪录性彰显中国设计速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命题,那是如何在极有限时间里实现“整体佳”?
    相信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条件是难以做到,但科技创新技术是可以的。未来科技赋能建筑数字化升级,不仅仅局限于依赖计算机的运算技术筛选方案的优解,而是包含了所有可以用数字方式来描述、控制建筑过程的技术,可贯穿于建筑的设计、施工、营运中全过程。

预测 5—
资本会更关注提升产业链整合度或细分领域创新者

    建筑设计公司其实是人合公司,不是资合公司,人才才是建筑设计公司的核心资源,所以基本上不大考虑资本的力量,主观上也并不积极。虽然前几年设计企业参与资本运作感觉是热火过一阵了。
后疫情时代,资本寒冬会加剧并持续趋势下,常规思维的资本会逐渐冷退。但随着产业互联网以及科技创新业态崭露头角,那些专注于提升产业链整合度和深耕细分领域的创新者会得到更多资本的青睐,更聪明的资本会以新方式介入,推动建筑创新服务产业的新发展。而创新业态必然需要利用金融体系等外部力量来应对现金流问题,并快速赢得市场竞争,筑立“护城河”。
    另外,随着行业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建筑设计行业与资本机构合作,深挖行业生态金融场景,比如支付管理升级,供应链金融整合等,在某个更为细分领域切入而撬动产业产业链的整合,这里或许有未来很值得期待的想象空间。
预测 6—
设计云时代开启,设计服务在线化、智能化不只是“梦想”

    有个段子讲述了“客户需求到产品”的曲折历程:甲方领导想象的需求是法拉利,甲方设计总描述的需求是特斯拉,甲方预算总对项目的预算是比亚迪,乙方交付到手的是蔚来。(这里并没有说蔚来好还是不好的意思)以建筑设计行业来讲,不仅仅是甲方需求与乙方交付之间的错位矛盾,即便内部同事和工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常会出现不在一个频道的情况,更别说各种需求变更和成果版本迭代错误等问题。
实际上设计的协同诉求,一是与客户、同事、合作伙伴的顺畅沟通和协作需求;二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保持与需求的对齐,减少层层沟通与技术转换中的“失真”。
     那么借助云设计系统,是可以实现沟通不同频、系统内外信息交互时差、断点等问题的。而这次疫情之下,设计的上下游相关合作企业在相对较长的不见面情况下借助多种线上工具后,大家会越来越发现“见面好像也没那么必要”。

预测 7—
以“人”为中心的灵活用工新时代会加速来临

    疫情复工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在家办公,一周后网上有个段子:90%以上的会都是可以不开的,剩下的10%可以在网络上开的;许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干的,而且有效工作时间更长了;许多养闲人的工作岗位是可以没有的。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的工作模式或许会迎来重大改变。可以说远程办公是近期的流行词,钉钉、企业微信等办公软件日活动量超2亿。可以肯定,这种影响会持续下去,当那些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服务与应用系统越发成熟后,相信很多公司一定会选择“降本增效“的在线协同办公系统。届时,很多行业的工作方式和组织形态会发生变化,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新形态会广泛出现。
    那么,对于建筑设计行业这样一个脑力行业,人才才是核心。设计方案的好不好,核心主要在于设计师。因此,借助互联网和远程办公技术成熟与发展,建筑设计行业及其相关服务产业,未来将会有一场围绕人的“革命”。尤其是在设计师负责制驱动下,当为设计能手创造无限的发展空间的平台型组织也日趋成熟时,设计师在自由的工作氛围中将会提高工作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收入。其实建筑设计行业本也存在不少灵活用工现象,这是一个“不说的秘密”,只是多为隐性存在,未来灵活用工将更为显性,并被客户认可。
    互联网正在加速灵活用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零工经济。像《零工经济》写道:“人人都希望有一份丰厚的收入,但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工作中重要的是灵活性、自主权、契合度,以及工作的意义等。”据了解,发达国家的“灵活用工”雇佣模式已经十分成熟,日本“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0%,美国占比34%,而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灵活用工”的占比均超过30%。但中国的占比仅为9%,零工经济有很大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在后疫情时代会加快释放。

预测 8—
个人信用价值体系将会建立并被社会认可图10 云时代个人技术信用自动成像

    信誉是被社会认可的各种行为数据所累积的结果,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中国的信用体系正在加快建设,大数据等信用信息也在驱动着信用经济的发展。
    如今企业、商家和个人征信系统已基本建立,未来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云技术等科技进步和广泛普及纵深渗透之下,个人技术信用数据也会逐渐建立起来并广泛应用。信用是价值,个人的技术信用也会让技术的复利性提高。当设计从业者的个人技术信用逐渐积累并显性出来,设计从业者的信用价值体系将会建立并被社会认可。这种趋势将突破现有的以设计公司为主体的设计服务供应体系,并会在方案创作、文案策划、设计表现等相关从业者中率先建立。或许不久的将来,每个设计从业者都能自定义,也让工作更自由,届时灵活用工经济也会更发达。
小结—
    历史长河中人类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大考,并在历次的危机中一次又一次的实现了多难而兴的升华。疫情之后,有的变化会立马显现,但更多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谓危机,在绝大部分人感到危险的时刻,也总有一些人在一些行业里找到了“危”中新“机”会。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在大病之后更健康。像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加强大!” 在这个产业互联的时代,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


 文章来源:重庆建筑技师学院